2024年4月15日至21日是第30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宣传主题是“综合施策 科学防癌”。据了解,肺癌是江苏男女“第一大癌”,乳腺癌是女性健康“第一杀手”。临床上,近几年肿瘤的发病年龄也有低龄化倾向。有经验的人指出,这与年轻人的生活小习惯有关,比如抽烟易诱发肺癌、下咽癌、食管癌等;不规律饮食,暴饮暴食、吃外卖等易诱发胃癌、结肠癌等。
生活中,老百姓对于肿瘤的预防、治疗等也存在不少认知误区。“肿瘤是由基因决定的?”“鸡蛋煮老了会致癌?”“肿瘤真的会被气出来吗?”就一些常见热门问题,记者正常采访了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肿瘤科苏翔宇副主任医师,专家一一给出解答。
肿瘤的发生确实与基因有关,但具体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胚系突变,另一种是体系突变。
胚系的基因突变,往往具有遗传性。一般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物理或化学或生物因素影响,细胞“问题”基因可能再次受到“打击”,这时候会更易出现肿瘤。
体系的基因突变,指的是我们体细胞并没有基因突变的问题,但在后天成长过程中,受到一系列因素影响,比如放射性的元素、长期处在被甲醛污染的空间、烧烤、抽烟等,使细胞发生了变异,这种变异可能会带来肿瘤,但一般和遗传没有相关性。
根据目前相关研究表明,不良情绪不会直接引发肿瘤的发生,但长期不良情绪,会影响甚至诱发肿瘤的发生。
首先,人体各个系统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不良情绪往往会影响到机体的免疫力。人的机体免疫力一旦下降,就会导致抗病能力变弱,从而诱发肿瘤,这也是目前公认的致癌的重要内在因素。
其次,从生理角度来说,不积极的情绪包括生气,长期焦虑抑郁等,会通过人体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到下丘脑和垂体功能,进而导致植物神经紊乱和一些神经递质的释放,这种神经递质的释放可能会诱发肿瘤的产生。此外,不良情绪还会直接影响到体内淋巴细胞的正常发育,使血液中T淋巴细胞的数量明显减少,免疫力下降,阻止淋巴细胞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消灭,从而使肿瘤细胞突破人体免疫系统的防御无限制生长。
肿瘤患者需要大量的营养支持,如果没有摄入足够的营养,肿瘤就会消化吸收患者的营养,并且争夺正常脏器的能量需要,从而出现营养不良,这对肿瘤患者来说,治疗效果和最终预后都将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建议病人别过度忌口,还应加强蛋白质的摄入。
从营养角度来说,建议三点:一是少食多餐,营养均衡;二是补充蛋白质,除鸡蛋和牛奶外,肉类以白肉为主,红肉为辅;三是肉、香肠、腊肉等腌制品,尽量少吃或者不吃。
鸡蛋煮久后会形成一层“黑膜”,这层“黑膜”的主要成分是硫化亚铁,这是没有毒性的。但硫化亚铁在胃酸的作用下可能会产生一定的硫化氢,硫化氢确实是有毒气体,但这个量其实非常非常少,对我们的身体不会造成什么影响,因此大家不需要过多的担心。平常煮鸡蛋,也不用煮太久,一般煮开后小火8-10分钟即可。
乳腺癌确实是有激素依赖性的,人体内雌激素水平的增高,是目前重要的一个发病因素。很多女性认为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低了,就不用再担心患乳腺癌的风险。但即使绝经后,女性的卵巢不产生雌激素了,但肾上腺乳腺组织和脂肪细胞内部,会产生雄性激素,并通过芳香化酶的作用转化为雌激素。此外,乳腺癌的发生不仅与雌激素有关,还与遗传、压力过大、不科学的应用激素替代疗法等都有相关性。因此,不建议绝经女性自行补充保健品,平常注意健康饮食,加强自检,发现肿块后及时就医排查。
老百姓经常认为肿瘤是一种恶性疾病,不治之症,这其实是很大的认知误区。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明白准确地提出,1/3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比如接种HPV疫苗,可以轻松又有效的预防宫颈癌;1/3的癌症通过早期发现能够获得根治,比如胃镜检查的普及,早期发现后进行根治性手术,患病的人能完全治愈;1/3的癌症,能够最终靠现有的医疗措施,延长患者生命,减轻痛苦,同时改善生活品质。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