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红色故事讲解大赛、沉浸式体验红色情景剧、研学游打卡红色地图……金秋十月,兴安盟红色旅游热度持续升温。
在兴安盟五一会址,游客络绎不绝,人们或驻足凝视,或排队合影。“在手机上搜索兴安盟的旅游攻略时,孩子主动提出想参观五一会址,这次参观让他深刻感受到了兴安盟红色景点的独特魅力,更学到了许多历史知识,让这次旅行变得意义非凡。”来自河南省洛阳市的游客侯东燕说。
如今,以五一会址、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乌兰夫办公旧址和内蒙古党委办公旧址“一馆三址”为核心的红色旅游矩阵,慢慢的变成了兴安盟红色旅游的金字招牌,今年以来共接待参观观众590979人次,接待参观团体2390个。慢慢的变多的游客选择带着家人走进红色景区,参观红色文物,聆听红色故事,感悟红色文化,接受红色教育。
步入“五一大会”旧址,这座青砖起脊的二层小楼依旧保持着古朴庄重的风貌,屋内整齐摆放的桌椅、展柜内的文献资料,每一处都透露出历史的厚重感。此外,旧址内还增添了电子触屏、影音设备、蜡像等设施,让红色故事可观可感,为前来参观的游客打造了一个全方位沉浸式空间。
“国庆假期再次来到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参观,我感慨颇深。听了英雄浴血奋战的故事,再一次激发了我的爱国情怀。我推荐身边的朋友、外地的亲人都来这里走一走、看一看,接受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游客逯秀梅深有感触地说。
在红色旧址保护修缮方面,兴安盟遵循“忠于历史、修旧如旧,规划先行、分批推进”的原则,对“一馆三址”进行了细致的保护修缮。这些红色景点免费向公众开放,通过实物、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内蒙古民族解放和区域自治的历史进程,成为内蒙古最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红色景区之一。
与此同时,兴安盟还立足红色资源优势,以红色活动为载体,以重大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为契机,开展了红色故事讲解大赛、小小红色讲解员、祭英烈仪式、书写留言簿等活动,通过实物展示、场景复原、互动体验等形式,让参观者亲身感受那段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
兴安盟丰富的红色文物资源,是革命光荣传统的见证,反映了兴安盟厚重的红色文化底蕴。
“大家好!展柜里展示的是一双缝满了补丁的袜子,它的主人叫廷懋……”小小红色讲解员声情并茂地讲述着展品的故事。
游客王鹏听了讲解深有感触地说:“廷懋的革命精神、崇高品质和优良作风,永远可以让我们怀念和学习。”
为了让红色故事可观可感,兴安盟完成了“一馆两址”展陈提升和舞台剧《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赞歌》的修改提升工作,编排了沉浸式情景剧《五一大会》,打造了“兴安红色之旅”精品线路,开展了在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经历一段“光辉岁月”、在五一会址感受一次“五一大会”、在中国内蒙古工作委员会办公旧址聆听一次“党中央的声音”等主题活动,为参观游客带来沉浸式体验。
“我们充分的发挥红色资源平台优势,在节假日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开展主题教育,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让更多的观众了解内蒙古民族解放的历史,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在内蒙古的成功实践,充分体现中国团结带领内蒙古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史。”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馆长赵晓伟表示。
近日,兴安盟文化旅游体育局推出了“红色兴安,乐享秋日”爱国主义教育研学之旅,主要旅游节点包括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五一会址、中国内蒙古工作委员会办公旧址、兴安领创·展示体验中心、兴安村第一农村党支部等。参观者中有学习红色历史的学生、参加主题党日活动的在职党员,也有慕名而来的全国各地的游客。
为了方便游客“打卡”,兴安盟文化旅游体育局精心制作并推出了“兴安盟红色打卡地图”,标注了域内的13处红色遗址遗迹,以不一样的图标做标识,并嵌入红色资源图片、简介等相关信息,还推出了红色文创产品,促进红色文化、特色创意设计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目前,全盟已形成7大类百余种红色文创产品,逐步提升了红色品牌的知名度。
据了解,“一馆三址”作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先后获得“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等“国”字号基地称号,通过充分的发挥红色教育功能,让兴安盟“红色名片”更加闪亮,成为引领地区发展的新动力。(记者 高敏娜 实习生 伊秀秀)
人民网呼和浩特10月21日电 (记者 刘艺琳)10月21日,人民网“一带一路”青年友好交流项目“外媒看青城”媒体采风活动在呼和浩特市启动。21日至25日,来自欧亚及阿拉伯19个国家的21名记者,以及人民网多语种中外记者共30余人将走进敕勒川草原、呼和浩特市城市展示中心、老牛湾黄河大峡谷、呼和浩特市经济开发区智慧园区展示中心等多地采风。…
10月18日,自治区住建厅、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厅组织召开全区城市建筑垃圾专项整治工作部署视频会议,传达《住房城乡建设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生态环境部关于印发
的通知》(以下简称《方案》)及自治区政府相关工作安排,部署我区城市建筑垃圾专项整治工作。 会议要求,各地、各部门要格外的重视,立即行动,今年10月至12月深入开展建筑垃圾产生、收集环节、运输环节、贮存、利用和处置环节违法违规问题排查整治工作,2025年进入常态化整治。…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