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时间:7月20日拍摄地点:相关企业拍摄内容:济南运动营养行业蓬勃发展
你身边是否也有这样一个人,每天跳着“刘畊宏”、健身代餐不离手、爱吃各种营养补剂,还经常向你推荐?
当健身成为慢慢的变多人的日常生活方式,运动营养食品这个年轻的行业,正在迎来爆发式增长——中国市场已突破40亿元。你知道吗,在这片蓝海中,济南企业的销量占比60%以上,还实现了运动补剂从依赖进口到走向海外的突破!
“作为运动员,我接触营养补剂比较早,在运动前后适当补充一些成分,对提升体能、耐力有一定帮助。”李哲曾是一名职业橄榄球运动员,很多年前,他需要带着一大包煮鸡蛋当训练后所需补充的蛋白,如今,一个摇杯与一勺补剂就能解决很多的不便。“现在,找我咨询吃什么、怎么吃的朋友慢慢的变多了,这说明很多人开始运动了。”
受疫情影响的这几年,全球消费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人们开始更加关注和意识到健康和健身的重要性。一天涨粉1000万的刘畊宏被称为2022年的“顶流”,也侧面反映出疫情防控期间花了钱的人运动健身的热情。
“从《‘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文件陆续出台,全民健身风潮正起,对运动营养的潜在需求人群快速壮大。”济南营养学会秘书长牟利宁认为,对于特殊群体,在营养师的指导下服用补剂是很有必要的。在市场监管层面,从前这类产品被划为“其他”,现在则列入了“特殊膳食”行列。
在一些电子商务平台,运动营养品已经有了自己的独立分类。蛋白粉、运动饮料、代餐食品、片剂、果冻……时尚明艳的包装风格让人很难跟传统定义中的营养补剂联系起来。
“说起补剂,很多人的印象还停留在健身房里的‘肌肉男’抱着一大罐蛋白粉。殊不知,如今的运动营养产品品类早就不是那样单一了。”一位销售人员和记者说,在功效之外,当下的花了钱的人产品口味、携带便捷、使用起来更便捷等方面也提出了五花八门的需求,推动着市场的提升开拓。
值得欣喜的是,从整体市场来看,运动营养食品已经不是早年国外产品一统天下的局面,不仅实现了国产化的突破,还冲向海外“反抢”市场。其中,“济南产”立在了潮头——
2020年初,济南市第一张运动营养食品生产许可发出。那一年,运动营养食品生产企业山东斯伯特集团落户商河。短短两年多时间,生产规模实现裂变式增长,当初仅有500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今年已达到166亩了。
“全国40亿元的市场中,斯伯特集团旗下品牌销量超过24亿元,占比超过60%。”该公司制作负责人秘存利语气中不无骄傲:企业片剂工厂日产200万瓶、年产400亿粒,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片剂生产工厂,这让济南在全国运动营养市场有了一张响当当的名片。
“2021年9月6日,经海关检验合格,我们的自有品牌肌酸粉、氨基酸粉作为中国首批国产运动营养食品顺利出口!”他表示,从依靠国外进口到实现出口,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国产运动营养产品已经能够与国际对标。
“蛋白粉有芝芝桃桃、奥利奥、冲屿海盐、鸡尾酒等一系列新鲜口味,年轻消费者十分喜爱;产品加入了气
泡元素,口感就像可乐;粉末产品有直接加水饮用的瓶装包装,消费者连杯子都不用刷……”走在这家全球最大营养片剂生产工厂的展厅,不难感受到企业对行业未来发展的探索与信心。
更广阔的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和更长远的目标,正在拉动产业聚集。记者从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了解到,目前济南市包括运动营养食品在内的特殊膳食生产企业已有17家。
据公开报道数据,预计到2023年,中国运动营养市场的规模将突破60亿元大关。从保健品、运动营养产品向大众营养转型,成为企业的共识。
山东嘉能嘉健康产业集团深耕济南多年,运动营养、大众营养产品都有涉及。董事长杨森健和记者说,企业从2005年成立保健品厂到目前正在扩大规模建设特殊膳食产业园,得益于消费者健康意识的不断攀升。“我们的谷物多肽饮料单品年销售额超过7亿元,这也预示着大众越发旺盛的营养需求。”杨森键表示,接下来将继续研发新产品,让更多人享受更加美味、便携、形式丰富的营养产品。
“目前花钱的那群人集中在健身健美人群中,绝大多数运动项目在运动营养领域仍处于基本上没有开发的阶段,例如球类、骑行、户外、马拉松……这将是我们接下来要去着力拓展的部分。”秘存利表示。
今年10月,国内首部针对运动营养食品生产企业制定的质量管理标准《食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规范第一部分:运动营养食品》将实施。它将运动营养食品的生产场所要求和验证要求提升至与婴幼儿辅助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食品和保健食品一致,最大限度确保运动营养食品安全质量安全。
监管的不断发力,在给消费的人提供更为严谨、科学的运动营养食品时,也在助力行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斯伯特集团正是例证:企业已经签约齐鲁健康食品产业园,这将是商河县首个“百亿示范产业园”,对打造健康食品、电商和新媒体产业集群,实现高端产业链的集聚融合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济南日报融媒报道组曹雅欣卢虹张有水)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