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中心

14亿美元市场的「蛋白补剂」正在走向中国大众

时间: 2024-05-30 05:57:53 |   作者: 产品中心

  从健身房达人们,人手一个的蛋白粉运动摇杯来看,确实慢慢的变多人在喝蛋白粉了。 对于增肌的举铁人士来讲,一份蛋白粉补剂,比日常的鸡蛋牛肉蛋白来的更为直接。

  比如从美国的市场调研来看,2018年全球蛋白补剂市场价值14亿美元,以乳清蛋白为代表的粉状补剂占64.8%。几乎大部分全球健身人士都在「喝粉」。

  喝粉成为健身人士增肌的标配,而对于非健身人士来讲,蛋白棒开始摆上零食架。

  2018年,美国蛋白棒RxBar以6亿美元被收购的故事还在流传,Quest Bar 2016年销售额超过1亿美元,让人看到了普通用户,对于健康食品蛋白棒的强大消费能力。

  甚至在中国,更多中小蛋白棒品牌慢慢的出现,寄希望以健康代餐的方式,取代不算太健康的「士力架」。

  蛋白粉、蛋白棒,蛋白补剂看起来慢慢的变成了一门不可忽视的生意,但在这门生意兴起之前,蛋白粉只是少数健美肌肉男的比赛用品。

  上世纪30年代,蛋白粉随着美国Mr. Olympia等健美比赛兴起。甚至在中国,直到2002年,《健美先生》杂志中乳清蛋白的售价为898元,要知道当时社会在岗职工的月平均薪资不过1035元。

  比如「蛋白粉为激素,伤肾」,甚至在最近风波不已的小红书上,蛋白粉是被误解的头号健身补剂,甚至更长时间来看,健美肌肉男和蛋白粉,在中国的被误解程度不相上下。

  2016年开始的健身浪潮,带动了蛋白粉的增长,而大众消费市场对「健康」标签产品的需求,让人看到了零食货架上摆上了更多蛋白棒。

  有很多科学论据,证明蛋白粉对增肌的效果。核心原理是,人体六大营养元素之一的蛋白质,有助于抗阻运动后的肌肉恢复。

  以一个70公斤的健身人士来说,同样蛋白质量等同于14颗鸡蛋。 也就是说,对于健美人士来说,喝粉是比日常膳食更高效的事情。

  20世纪50年代,由大豆与甜味剂制成,名为Hi-Proteen的蛋白粉,是第一个出现在美国市场的蛋白补剂。 但是,Hi-Proteen面向大众营销效果并不理想。

  原因在于,美国推崇肌肉力量与耐力的健身文化,在1977后才开始发展。 所以上世纪50年代时,蛋白粉受众最广的健美运动仍然是亚文化。

  1965年第一届Mr. Olympia健美比赛诞生后,美国健身热潮开始,更多的蛋白粉补剂品牌在快速涌现,比如美国营养补剂品牌Met-RX美瑞克斯,在上世纪健美运动,进入90年代的黄金时期后出现。

  健美运动推动了蛋白粉补剂的发展,也因此,更多观看健美比赛的大众用户,开始尝试食用蛋白粉。

  比如2002年的《健美先生》杂志上的补剂价格表中,5磅乳清蛋白粉售价898元,400g谷氨酰胺售价达749元。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2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薪资为1035元。喝一袋粉几乎要用上半个月工资。

  电商时代,开启了蛋白粉的迅速增加。 美国身网站成为蛋白粉的垂直电子商务平台。 在中国,淘宝京东等的线上渠道,让更多国外品牌有了平行竞争的机会。

  不论从价格、使用人群,蛋白粉开始从一小部分人在喝的「奇怪补剂」,走向大众。

  蛋白粉走向大众的最直接例子,便是销量的增长。 很多商业数据,表明蛋白补剂在全球的快速增长。

  全球市场研究公司AMR曾分析指出,预计到2025年,全球蛋白补剂达到87.17亿美元,从2018年到202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7.4%。 即将超过健身房总体的增长速度。

  而有关于“蛋白粉伤肾”、“蛋白粉是激素”等观点,开始被科普纠错。 更多健身营养背景的教练,甚至开始把主动的蛋白膳食和补给,向大众用户传递。

  以美国高端健身房Equinox为例,Equinox共有4个教练层级,其中最高层级的Tier X指导内容包含了涉及睡眠,运动拉伸,以及膳食营养指导规划。

  回到中国,淘宝网上关于蛋白粉的关键词搜索数据,看到了更多人对这个补剂的更多需求。

  报告分析,2011到2016 年,健身营养品网络销售占比从 16.3%增长为 21.9%。同时,「蛋白粉」词条以198970条,占据2018淘宝保健品热搜,成为运动营养类相关词条的第一名。

  而从价格来看,蛋白粉慢慢的开始更为亲民。 以5磅的乳清蛋白为例,在各大电子商务平台能够正常的看到,各补剂品牌定价浮动均在500元以下。

  比如英国运动营养品牌MyProtein,签约不少健身博主通过KOL视频带货,在中国,蛋白粉甚至成为很多健身KOL变现的唯一方式。

  蛋白粉在健身人群中快速流行的另一大趋势,是蛋白棒的大众人群中开始崭露头角。

  比如美国两大蛋白棒品牌RxBar和Quest Bar,年销售均过亿美金,一年售出过亿条蛋白棒。 其中RxBar创立于2012年,到2017年以6亿美金被家乐氏公司收购,几乎是美国发展最快的蛋白棒公司。

  而在中国,以新品牌为主要代表的蛋白棒正在崭露头角。 三个蛋清、六个杏仁、四个腰果,看起来制作门槛并不高的健康代餐食品,正在替代可能并不算健康的传统巧克力能量棒。

  棒支、粉末、奶昔、五谷杂粮,这些以蛋白、能量、低碳等标签的健康零食,正成为运动人群办公室零食的替代品。

  一支蛋白棒10-25元/支左右的价格,让泛健身人群找到了蛋白粉补剂之外的替代。

  除了在便携性,口感层面提升的蛋白质水、蛋白棒以外,以植物来源为基础的蛋白补剂、食品也正在拓展,追求素食健康,以及乳糖不耐受的用户。

  蛋白粉的趋势,和健身人群的增长几乎相当。 而在健身房之外,更多期待补充蛋白质的健康生活方式人群,也正在尝试蛋白棒、蛋白质水等。

  变化的背后,是中国健身人口的迅速增加,也是健康生活方式之下,健康标签对餐饮的快速改造。

  健身的蛋白粉,代餐的蛋白棒,这个以蛋白粉发起的蛋白质生意,正在中国市场成为一大健康标签的食品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