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本年3月份以来,长沙市有媒体连续曝光市场上呈现“问题鸡蛋”,这种鸡蛋煮熟后蛋黄有弹性,乃至可当球抛,蛋壳显着反常。无独有偶,北京也曾呈现“问题鸡蛋”,蛋黄可当乒乓球打(2007年1月5日《BTV—日子面临面》);南京蒋女士发现一枚古怪的鸡蛋,煮熟后蛋黄不易碎,不掉渣,并且弹性极佳(2009年3月13日《现代快报》)。以上几则新闻可看出“问题鸡蛋”前史之悠长,古怪的是怎样回事还没有一个确认的答案。
关于“问题鸡蛋”,顾客首要想到的是向工商部分投诉,可见民众需求工商部分的维护。而工商部分拍拍胸脯“市面上所产鸡蛋彻底安全,能够彻底定心食用”。面临一个弹性如乒乓球般的蛋黄,得到一个如此清晰的答复,试问有谁还敢“定心食用”呢?
首要,经“查验”而合格的东西或许并不合格。远的不说,就说上一年的“毒奶粉”事情,那些三鹿奶粉不也是经“查验合格”的吗,成果怎样样?蛋黄如乒乓球相同,三岁小孩都知道这样的鸡蛋必定内有玄机,为什么依据所谓的“GB2748—2003鲜蛋卫生规范”进行检测验证后就合格了呢?更具挖苦意味的是,食物药监、农林、工商、质检、卫生等五部分齐聚一堂环绕“问题鸡蛋”展开讨论,最终结论是:现在暂无鸡蛋的国家规范(2009年3月13日《现代快报》)。已然五部分专家共同以为无“国家规范”,那么长沙工商部分怎样又有规范了呢?
其次,据报导,此次查看是抽样查看,统计学告知咱们,查看只要到了必定的份额才干阐明问题,而长沙工商部分“抽取的12组鸡蛋样品”和整个“市面上”的鸡蛋比较,又占了多大的份额呢?工商部分又解说“可能是鸡蛋低温贮藏和运送不妥呈现的极个别现象”,那么工商部分是否有责任找出切当的问题呢?如此语焉不详的解说和查看手法怎能让民众“定心食用”呢?
再次,报导中还说,长沙市工商部分提示顾客“防止买到问题鸡蛋”,阐明“市面上”的鸡蛋还不是“彻底安全”,否则又怎样需求顾客自己睁大眼睛呢?这样自相矛盾的提示,看似好心,其实就是在推卸责任。
笔者以为,或许“问题鸡蛋”的问题不大,可是其背面的问题却不小。假如想大众真正对查验成果“定心”,工商查验部分不只又从查验规范和手法上进行改革,更重要的是仔细实行自己的责任。(来历:荆楚网)
c